水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6载山海深情长宁在红河绘就乡村振兴美
TUhjnbcbe - 2024/8/1 14:48:00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跨越千里情,山海若比邻。26年心手相牵、守望相助,长宁区和红河州两地人民用真情和汗水,共同浇灌出脱贫攻坚的丰硕果实,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时代画卷。

9月20日至23日,由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伟带领的长宁区党政代表团赴红河州及对口“三县”金平、绿春、红河进行调研考察,实地走访帮扶项目、看望慰问援滇干部,并与红河州召开东西部协作党政联席会议,推动沪滇东西部协作开启新局面、续写新篇章。

长宁区,是上海综合实力领先的中心城区,拥有百年“虹桥”品牌,是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红河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相隔余公里的两地,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

年,长宁区与红河州金平县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年,又同红河州绿春县和红河县进行结对。从此,这场跨越山海的“牵手”,为两地结下深厚情谊和累累硕果。

在过去26年的对口协作过程中,两地围绕项目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等重点工作,展开了全方位深入交流合作。长宁区累计向红河州及对口县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1亿元,实施项目个,受益群众达15万余人次,并先后选派12批28名干部到红河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持续选派余名教育、医疗等技术力量支持红河,以助力红河州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长宁还融合各方资源推出“红河蓝天筑梦计划”“‘山里娃’踏上‘风火轮’”等具有特色、富有实效的项目品牌,有力地造福两地群众,进一步增进两地情谊;推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让环境美、乡村净、人勤劳、产业兴的美丽乡村遍地开花。

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两地协作的领域更广、空间更大、前景更好,长宁区与红河州将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协作、园区合作、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对口协作、合作共赢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自年结对帮扶,26年的时间里,金平县在长宁区倾注心力的支持下,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让村寨改头换面、焕发新生。

金平县大寨乡大寨村委会是哈尼传统民俗村,世居哈尼族,早年间,由于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原因,全村发展不均衡,村集体经济薄。

年,长宁区投入沪滇协作资金万元在大寨乡打造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的乡村美丽示范点,项目主要包括一条和谐路、一片致富棚、一座集贸场、一个舒心园。来到新建的和谐大道,可以看到原本的泥巴路已经变成了既平坦又宽阔的水泥路,沿线还安装了路灯、护栏,栽种了各种绿化,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除此之外,新建的食用菌基地,采用“政府引导+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形成“入股分红、务工增收、技术创收、生产资料增收”的“一分红三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大寨由传统单一的稻谷、玉米等产业培植到具有规模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扶持的转变,成为群众增收项目。

新建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不仅彻底结束了大寨几十年来赶集天沿街摆摊叫卖、交通堵塞无法进出、脏乱差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商家入驻的摊位租金让村集体有了收益。

还有新建的党群文化活动广场,让昔日的废弃土场集党员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群众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身,从此周边4个行政村的群众有了集中活动的场地,乡党委、政府的凝聚力急剧提升。

“沪予爱心跨万水,吾以新颜缀千山”。依托沪滇帮扶项目的助推和带动作用,大寨乡实现了发展的跨越,周边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业发展有了龙头带动,实现了资源、人口、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为大寨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典型。

绿春县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誉,其立足绿色生态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长宁区自年与绿春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聚焦其优势产业,推动协作机制日趋完善。

众所周知,茶叶产业是绿春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这里种植茶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期就有种植茶树、加工茶叶的生产出现,至今还保存野生古树茶群落6片,辐射面积约亩余株。绿春茶叶经过四次大力推广,从年的亩,扩大到现在的24.5万亩(投产面积23.8万亩),实现了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的历史跨越。种植面积占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61%,是云南省重要的产茶大县。

近年来,绿春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绿色有机茶叶发展为主线,以打造成中国茶叶百强县、云南有机茶大县、红河州茶叶流通集散地、茶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一县一业”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育。

长宁区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聚焦绿春“一县一业”茶产业帮扶和发展,先后投入资金在全县9个乡镇建设了11座茶叶加工厂和初制所,促进绿春全县基本形成“县级龙头企业+乡镇茶叶加工厂+村寨茶叶初制所”的茶叶生产网络,以“合作社+加工厂+农户”的方式,线上线下打通消费市场环节,助力片片茶叶变致富“金叶”,协助绿春将全县24.5万亩茶叶变成茶农“绿色银行”,“小茶叶”成为茶农致富“大产业”,助力绿春乡村振兴。

年长宁区沪滇协作项目——绿春县“一县一业”茶叶加工标准厂房位于绿春县特色产品加工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亩,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是近年来长宁区在绿春县各类帮扶项目中体量最大的一个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展示厅、拼配及精加工厂房、ctc生产车间等,项目将于近日完工。目前,绿春县在招商引资中引进了昌宁红集团,组建绿春县哈尼高原生物产业公司开展运营,预计茶叶日产量30吨以上,年产值达1亿元,将进一步带动绿春群众增收致富。

自年开始,红河县与长宁区结缘,双方通过东西协作成为亲密的兄弟、合作的伙伴。在长宁区的帮扶下,红河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增收渠道拓展延伸,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近年来,长宁区深化推进沪滇扶贫协作各项工作,累计向红河县投入财政性帮扶资金1.63亿元,共实施项目77个,其中包括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打造优势扶贫项目等,努力实现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进一步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进全新打造的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呈现在眼前。沿着平坦且宽阔的水泥路漫步,两侧是崭新的房屋,黄墙灰瓦和彩色壁画营造出浓厚的民族风情,还有不少新建的公共设施,为村寨增添了活力和色彩。曾经落后和贫困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丽、舒适、整洁的美丽乡村。

据了解,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功能提升项目地位于迤萨镇勐龙村委会,该村10.54平方公里,14个自然村,户共人,世居傣族、彝族。年纳入沪滇协作帮扶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不仅助力红河县旅游村镇文化软实力提升,有效解决脱贫出列村公共服务设施薄弱问题,还将提高当地旅游吸引力,拓宽农业经济开发的新思路,更好地增加群众收入。

当前,红河县还立足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开展精准招商,红河县菲牛蛭养殖经济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红河县菲牛蛭养殖经济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是红河云百草药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用订单式养殖,带动当地农户大力发展水蛭养殖产业,主要由公司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水蛭产品回收加工。随着产业不断发展,计划将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为红河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为红河县的“一县一品”产业。

从脱贫攻坚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长宁区在产业培育、劳务协作、医疗援助、教育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鼎力支持。下一步帮扶合作中,红河县还希望长宁在乡村产业发展、劳务协作、文旅融合、招商引资、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更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26载山海深情长宁在红河绘就乡村振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