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老科技进村下田送真经中国江苏网
TUhjnbcbe - 2023/6/8 21:09:00

“老科技”在参观学富镇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的人工养殖水蛭。

□王俊东记者陶秋凤文/图

秋日的农田,成片的水稻已经收割完毕,微风拂过,空气中依旧残留着稻香。再过10天,又到了忙碌的秋播时节,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10月26日上午,盐都区关工委、区农业农村局组织老科技服务队“银发”专家奔走田间地头、农户农庄、种植养殖,开展“扶志、扶技、扶创业,创建创业示范基地、评选创业之星”“三扶两创”工作,助力青年农民致富。

鼓舞信心助青年农民渡难关

“多亏了王站长的帮助,才会有我今天的收获。”年出生的李明是学富镇今日家庭农场场主,面对大家他感激地说。他的身后,一望无际的农田是他流转的亩土地。大学毕业后,李明曾到苏州打工。6年前,有了点积蓄的他返乡创业,建立起今日家庭农场。起初他不懂技术,农作物产量始终不理想,李明对前途很迷惘。此事被早已退休的学富镇原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正旺获悉后,年逾七旬的老人特地跑到田头找到李明说:“你赚钱,上腰包,学技术,我承包。”一下子,让李明有了信心和底气。在“老科技”王正旺的指导下,李明对农田实行稻麦轮作,种植效益明显提高。年销售粮食吨,销售收入万元,纯收入22万元,荣获“盐城市市级示范农场”称号。

“老科技”的专业技能成为了青年农民的坚强后盾。现场,在秦南镇康农牧智能化养猪场的视频中,处处透露着“高科技”气息。合兴村回乡大学生顾金国创办了康农牧生态养猪场,原北蒋兽医站退休老站长陈太林积极参与,不仅在创办前的选址和基建准备工作做指导,还参与制定了康农牧养猪场生物安全制度,定期给养殖场员工上培训课,指导养猪生产,助推农场生猪养殖事业蓬勃、健康、稳定发展。

精准施策注重实效助农致富

在学富镇江苏田盛源生态农场内,水池中的人工养殖水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二十多厘米长的水蛭爬满水池壁,“水蛭俗称蚂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农场负责人戚思田介绍说,通过尝试与探索,农场开展人工养殖水蛭和黑斑蛙水稻套养,形成了水稻、青蛙、水蛭综合种养模式,成功走出一条生态立体养殖致富路。

水蛭养殖要求高,市场有风险,令戚思田非常担忧。他接受了镇老科技服务队兽医孙安祥、农艺师崔学顺的指导和帮助,熟练掌握了喂食、换水、消毒、饲养密度和捕捞时间等技术。如今,田盛源生态农场水稻亩产公斤,青蛙公斤,养殖水蛭40亩,每亩单产公斤,一亩田的综合产值将近10万元。今年9月,几位从四川赶来的客商。他们在考察农场水蛭养殖情况、检测水质的基础上,成功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5吨人工养殖水蛭收购合同,预计可为农场带来多万元的收入。

农场的致富,也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共同致富。在农场工作的工人陈生娣告诉大家:“我们的年收入有4万多元,工资是按月发,最多的时候,农场里工人共有多人。”

“银发老科技”是坚强后盾

“老科技们”退而不休,发挥着各自专业技能,分别与当地的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结对挂钩,给予专业指导和科技培训。在服务方法上,除了“面对面”现场指导外,“老科技”服务队成员和服务对象建立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科技进村下田送真经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