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可塑的我是挑战自我,用自律与努力实现
TUhjnbcbe - 2023/5/28 21:40:00

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

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是一个动态的、独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展并完善出相对稳定的人格,整合自己的内在冲突,一步步走向自我实现。

深以为然。

最近观看了一部《拆弹专家2》的影片,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感到上述观点的正确。

刘德华饰演的男主角潘乘风,是一位拆弹专家。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失去一条腿,他坚持复建、配合治疗,没过多久,体能就达到甚至超过警队旳要求,满心欢喜的他等待回到原有拆弹工作岗位,可是等来的却是被调离一线做文职。

性格偏激的他认为错的是这个社会,由此他的人性开始恶化扭曲,他开始报复,他由拆弹专家沦为恐怖组织复生会的核心成员,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恐怖爆炸计划。

他就是一个彻底的坏人,一个恐怖分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就是一个反社会性个体。影片由角色性格的转变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所有的选择都是潘乘风内心真实想法的写照。

确实如此,他在失忆后,在前女友的帮助下,他的人设由泯灭人性向善良变化,最后在协助警方处理由他自己设计核爆计划的过程中完成了赎罪,他最终被核爆所毁灭。

善与恶从来都是一念之间,你凝视深渊,深渊也正在凝视你。

影片主角演员刘德华曾得过三次金像奖影帝,在59岁时又接拍了《拆弹专家2》,演技又有了新的突破。

他演绎出三个不同维度的男主角,正义、邪恶,救赎,加之“义肢”相伴而行的严酷设定,更从人性心理层面递增了扮演的复杂性。片中的动作戏份亲力亲为,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在他身上最真的体现就是勤勉敬业,以身作则50年,当努力变成一种习惯时,真正的挑战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如何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可塑性。

《人民日报》曾点赞刘德华:不愧是一年一偶像,百年刘德华。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迷茫、失落的时候,都曾有难过、痛苦的时候,都曾有过自我否定、自我焦虑的时候。

当我们的生活期望和现实的状况不匹配时,这种焦虑感愈发严重。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往往都找不到,焦虑和迷茫缠绕着每一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困在自己的围城,或者因为一份糟糕的工作,或者因为一段不愉快的恋爱关系、又或者因为一段糟心的婚姻关系。

而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希望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工作待遇好,收入颇丰。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令人满意的伴侣。

应该说,追求理想的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尽管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更为骨感。真实让人瞬间成为明白人。

就好比,没有多少人在大学毕业后,找到自己大学专业学习内容相适宜的岗位工作,大约70%的人从事的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

我们又是如何面对现实工作中的困难,并最终克服的呢?

心理学发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有能力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的,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的可塑性。

著名心理咨询师陈婕君老师,她的心理学著作《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一书中集合了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依恋模型、CCRT等35种心理知识,将理论和临床的心理学技巧相结合。

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在面对工作、事业、社交方面的挑战时,应该如何真实地感知自己,整合自己的内在冲突,复盘自我发展,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活出有力量的自己。

陈婕君在书中写道:“当你明白自己就是世界,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世界”。真正的挑战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如何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可塑性。

也的确是,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梦想,当一个梦想因现实的阻挠而无法实现时,就应该勇敢地调整梦想的方向。

作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个体,我们除了接纳与欣赏自己生命的底色,更需要有一种区辨力,去分清哪些难关可以本真地应对,哪些难关需要应变力与爆发力。这便需要我们在人生每个关键时刻,都有重塑自己的能力。

做自己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找答案”!

在今年的4月20曰,本年度欧.亨利奖公布,中国书评人、作家钱佳楠凭其英文小说作品《致狗》获奖。

从履历上看,钱佳楠是“人生赢家”的代名词。

她很优秀,18岁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19岁时第一篇短篇小说《西村外》就拿到复旦大学望道传媒奖,大学毕业6年后,她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决定去英语世界试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试想一个母语非英语的女性想要在英语文学世界立足,其难度不亚于让外国作家学习我们中国的唐诗宋词。此前,也无任何一种成功模板可参考。

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意味着要穿越天赋、勤奋、审美的重重窄门。

没有其他的方法,她每天都很自律,五六点钟起床,八点前出门去图书馆,如果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就待在公共自俢室,直至晚上。

每周,钱佳楠只留半天时间阅读中文,其余时间,不仅听读写都是英文,同时还要背,她可以背诵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中除《死者》之外的每一篇小说,只希望有一天乔伊斯的天才可以照亮自己。这样的阅读方式像水蛭一样吸光她所有的时间。

成为一个非英语母语写作者会成功吗?她不确定,她甚至做好了在很大程度上要失败的准备。可这重要吗?

现在,33岁的她已在南加州大学攻读英语博士学位。

或许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举出一些。但钱佳楠的经历,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明明已经很舒适的生活着,她偏偏跳出自己的安逸圈,选择另一种挑战自我,用自律与努力去实现梦想。

她使我们明白认知的改变需要行动的跟进,改变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在进行刻意练习时,要有意识地挑战自己的难度。使我们懂得了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耐心和一定的自律。也使我们懂得了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正如《可塑的我》这本书所述,每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塑性。人生的改变一定是长期自我觉察、自我规划以及采取改变行动后逐步产生的结果。

自己阅读本书的感悟是认识到“人生一直都需要积攒能量、实现突破,这是贯穿一生的发展过程”。

记得很久前看过作家曾颖的一句话,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受伤,不断复原的过程。

每一次的挫折,都像一座看似高大的山峰,当你历尽艰难,在看似不可能的挣扎与奋进中,不断攀爬并最终超越它,到达更高的山峰时,你会发现,此前让你痛不欲生的那些纠结和麻烦,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土包而已。

其实这也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自己就是全世界,改变了自己,也就改变了世界,当你可以改变自己、理解自己、悦纳自己时,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选择。

自己在书中的体会是: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我们的生活,终有一天,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如花。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塑的我是挑战自我,用自律与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