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的家庭奋斗史温岭商人这样成长,足迹遍
TUhjnbcbe - 2023/4/15 18:22:00
补骨脂素价格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343.html
                            

01

奋斗人物:外太公

关键词:卖番薯面

小小番薯面

市四中七(11)班林渝凯

小时候很好奇,为什么爸爸那么喜欢吃番薯面,偶然间才知道一份小小番薯面,居然和我的家庭息息相关。爸爸开玩笑地说:“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和番薯面一起度过的。”原来外太公就是靠着这一根根番薯面养家活口,发家致富的。

外太公是泽国山北人,靠着做番薯面起家。这番薯面,台州人喜欢叫它绿豆面。做番薯面相当辛苦,一般人都不愿意,但我外太公却不以为然,他不仅把自己种的番薯拿来做面,更把别家的番薯买来做。

番薯,在秋冬的寒风中成熟,外太公收来后把它们摊在通风处晾晒,让番薯中的淀粉沉积。严冬到来后,用他那双大手把薯皮削掉,漂洗干净,再兑水捣烂,一股脑儿倒在缸里沉淀。每到半夜,外太公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他首先打碎缸上那一层厚厚的冰,双手浸入冰凉彻骨的番薯粉水中一遍一遍清洗,一遍一遍沉淀,过滤,再将番薯粉块放在麻袋上晾干。晾干后把粉块有磨成粉状,加水煮熟,变成番薯饼块,然后用工具把番薯饼刨成一丝丝的面条,挂在竹竿上晾干制作成了番薯面。外太公每天都要赶在太阳出工前完成番薯面的制作,这样番薯面才赶得上和太阳光亲密接触。经年的劳作,使得外太公的双手红肿得像开花馒头,满手冻疮。

有了番薯面,还得想办法把它变成钱!当时山北附近的番薯面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了,“那就走出去!”外太公的心里冒出一个声音。他挑起扁担,走出山北,走家串户,边走边卖,走一步吆喝一声。渐渐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轻了,腰包里的钱越来越多了。在尝到甜头之后,外太公越走越远,跑遍台州不说,还挑着担子走到了宁波,并把宁波作为主要的销售方向。外太公凭着他敏锐的商业触觉和朴实的销售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越来越多的宁波人记住了这位挑担卖番薯面的台州人。

从一开始的单打独斗,慢慢发展成全家出动,招兵买马;从最初的纯手工制作,发展到买了机器给番薯打粉;从一个水缸,慢慢变成了一排水缸,一屋子的水缸……在一家子日复一日的齐心努力之下,外太公终于成为了首批万元户之一。

但是外太公心里知道,以后的世界,除了卖力苦干,更需要的是知识。所以他十分注重孩子们的教育,言传身教,生活上要求孩子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学习上更是要求刻苦认真,努力向学。所以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勤劳苦干,大儿子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第二军医大学。

能把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搏出不小的成就。奋斗没有大小之分,为了美好生活不断付出,创造美好的未来,就是努力奋斗的意义。外太公以智慧作为苗种,用汗水滴石穿,在平凡中,奋斗出了属于自己的伟大。

02

奋斗人物:外公

关键词:车床加工、务农

我的家族奋斗史

市实验学校七(12)班陈韬励

指导老师余军辉

外公出生时正好碰上解放初期,那时全国百姓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曾外祖父家非常穷。当时,为了养活一家八口,家中排行第四的外公从小起早摸黑,帮着太婆干农活。没有米饭吃,他们就去挖树皮、采野菜,勉强充饥。外公说他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番薯了,以致于现在见到番薯都有点反胃。外公没有鞋子穿,就自己编草鞋,冬天时,冻得脚后跟都裂开了。

长大后,外公开始学习车床生产、加工零件。当时正好碰上改革开放,外公一心想着多赚点钱,改善家人生活条件,就拼命地工作。听外婆说,有时候外公一天工作20个小时,没日没夜地在车床前赶货,然后天没亮就骑着自行车去牧屿卖货。

外公的小工厂生意越来越好,他对待员工又非常大方、客气,当时村里的一些小伙子都争着来厂里干活。外公让自己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也帮身边的人们改善了生活条件。

终在外公坚持不懈的奋斗下,他盖起了当地的第一座三层楼房子,让一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激励着子女们刻苦学习。当母亲、小姨、舅舅工作之后,外婆把房子的一楼改造成了一家便利店。退休后的外公便帮着外婆经营便利店。

现年六十多岁的外公闲不住,又干起了农活,每天管理着他的一亩三分地,种了好多蔬菜。每逢周末,就给我们捎上一袋他种的绿色蔬菜。他说人不能每天无所事事,给自己一点事情做,为有意义的事情而忙碌,生活才会更充实。

外公用平凡的生活点滴谱写着他的奋斗史,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健康成长。以使家族薪火相传。

03

奋斗人物:爷爷

关键词:做橱柜卖橱柜

橱柜里的人生

市实验学校七(12)班张晨翊

指导老师余军辉

我爷爷身材高大,脊背微屈,时常穿着单色的T恤,满是褶皱的黑色长裤。

爷爷小时候家里穷,一天只能吃饱一顿,稀饭里只有几粒米,只能用汤水来填肚子。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刺草扎破裤脚,或是玩耍时腰间抓破了个洞,从来都是缝又补。他只读过小学,识得几个字。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穷,只能成全弟妹上学自己下田干活。先是拉老牛耕地,把田一垄一垄地耕好,再是一粒一粒埋种子。听爷爷常常抱怨,水里有水蛭,这家伙会钻进你的皮肤吸血,痒痒的,跟蚊子差不多。以前身子骨硬,这些农务一手就能操就。

成年后,爷爷不愿在小村庄里过一辈子,决定出去闯荡。他带着奶奶来到云南昆明。陌生的城市并没有让爷爷奶奶退缩,他们找到小橱柜行业赚钱。他曾说“来昆明那时,还不会做柜子。看别人做,学会了,自己也照做。白天学晚上练,一刻也没落下。”

自己做好,还要卖出去。从出租房到集市徒步4个小时,爷爷凌晨2时起床,就为了赶上6时的集市。老式的手拉车只有俩轮子,前头偌大的长柄摩擦着爷爷的手掌。半年做成的柜子压在车里,足足有五个成年人那么重。那时候街上没有路灯,爷爷只能摸摸索索地在漆黑里移动。没有平坦的水泥路,坑坑洼洼的黄土拖慢了爷爷的步伐。半年的努力全在这一车里!他弓着腰,跨开长长的一步,后腿用尽一蹬,总算前进了一步。遇上桥坡,光是拉没法儿上桥,只能手并脚地推,有洼的地儿垫上石头,可算轻松些。

到集市,挑个稍微好点的位置摆起摊,从早到晚,来看的人不少,买走的却不多。到吃晚饭的点,人烟消散,啃几个硬馒头,把手拉车停在路边,窝在车里就睡。天寒的时候,用橱柜来挡风,盖单薄的被子,将就过一晚。第二天蒙蒙亮,找个人更多的位置摆摊,坚持“卖不完就不回家”。几天以后,爷爷拉着一空车,胡子拉碴的,憔悴地回到家,像英雄一样。又是半年的时间,一样的工序,一样的作息,却多了一个孩子,我爸爸在昆明出生了。爸爸到该上学的年龄,爷爷不得不回到老家。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家族有不同的传奇,这正是时代的缩影。每个家族因为奋斗而进步,我为我的家族而骄傲!

04

奋斗人物:外公

关键词:走南闯北当小贩

外公的蛇皮袋

市四中七(12)班陈泓宇

指导老师曾雪玲

从我记事起,外公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如阿列克谢的外祖父一般的干瘦小老头儿。若不是这次采访,我也就无法知晓他那苍老瘦小外表下的传奇人生。

外公在大溪太湖的贫困小山村里长大,作为家中五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幺,外公才有机会去读书,但也只读了一年多,识得几个字而已。

七十年代,改革开放,村里的年轻人,不甘就这么一直贫穷下去,有人外出赚钱了。二十刚出头的外公也毅然和家人告别,背着一个蛇皮袋开始走南闯北做起了小商贩。

安徽、江苏、辽宁、福建、上海……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每到一个城市,外公找一个极其便宜的小旅馆住下,并将批发来的货存在旅馆。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清晨天没亮时,他就背起蛇皮袋,坐车转往乡下。再走上几个小时,到偏远的农村去卖。外公说,只有去偏远的农村,他的生意才会好。一个村一个村去吆喝:“卖布咯,卖毛巾咯,好看的布,好用的毛巾………”

“你觉得出门在外最难的是什么?”我问。而外公说:“那就是饿。早晨出门太早了,买不到饭。有时中午赶路又错过了饭点。那时不像现在,想买点吃的没那么容易,特别是乡下。然后就这么饿一整天,等晚上回到旅馆,再大吃一顿。这胃病就是那时落下的。”我听到这儿,眼睛湿润了,无法想象外公一个人出门在外打拼的日子。也终于知道外公为什么那么瘦,还总是胃疼。

外公还告诉我,有时运气好的话,一天能赚一百来块钱,有时却一件也没卖出去,背着一袋的货辗转回到旅馆。有时走得远了,赶不上最后一班车,就得在乡下找一间破旧的小草房,打个地铺应付一晚。

那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背着蛇皮袋走南闯北?我想,那就是奋斗的力量!这股力量让他成为了村里的万元户,回家乡开起了小饭馆,给家人们盖了新房,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如今,外公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蛇皮袋早已不见踪影,但他身上的那股当年支撑着蛇皮袋的力量却还在,外公的前行从未停止过。我已然背起他的蛇皮袋,走在前行的路上。

05

奋斗人物:爷爷

关键词:北漂、当木工、做渔业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市实验学校八(6)班陈栩卉

指导老师陈飞霞

爷爷的面部表情极少,大多时候,他都拧着眉头,抿着嘴,眼睛睁得老大。爷爷的听力不是很好,听奶奶说,爷爷年轻的时候总爱干一些危险的事,固执得很。他总有自己的坚持。

爷爷的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帮着太爷爷太奶奶干活了。那个时候条件不好,太奶奶给爷爷用不穿的衣服布料缝了一个挎肩包,是墨绿色的,里面只装着一本书和一支笔,但埋着爷爷远大的志向。“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是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支持爷爷北漂的一句话。

70年代初,爷爷决定出门做生意,开始了北漂生活。从小手巧的他找到了一位手艺人,向他学习了木工活。一间昏暗的出租屋,一张破旧的木桌,一堆生锈的工具,陪着爷爷度过了暗无边际的四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尽了爷爷心中小小的愿望。天不亮,爷爷便骑着旧三轮在小巷子里叫嚷,生意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他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每到夜深人静,爷爷总会躺在床上,思考着是不是应该放弃,回去安安稳稳地和妻子儿子生活,但脑中一闪而过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不让他轻易低头。

或许是傻人有傻福,爷爷的生意有了些许起色,眼中也有了昔日的光芒。赚够钱后,他回到了家乡,开始在家乡发展木工业。

渔业的兴起后,爷爷又决定下海。这一行很累,一年到头不着家,但爷爷却乐此不疲,也干得风生水起。后来,爸爸和叔叔也与爷爷一样,有了两艘自己的轮船,自己做起了小本生意。

步入老年,爷爷依旧闲不下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爷爷告诉我,志向有多大,成功的几率就有多大,爷爷的行动影响着子孙后辈。

06

奋斗人物:爸爸

关键词:车床工

汗水中的时光

新河镇中学七(2)班孔露欣

指导老师张荣敏

时光,流逝着;光阴,沉淀着。松弛的皮肤,疲惫的身躯,皱纹悄悄地爬上了您的脸,但它却让您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而那些年的摸爬滚打,或许是您最珍贵的回忆吧。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带着梦想走进了考场,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高考失利后,父亲决定到外面闯一闯。

初来乍到,父亲什么都不会,只能和几个老乡挤在一个小房子里,找工作便成了头等大事。父亲为了生计不挑活儿,只要有钱什么都干,搬运工、洗碗工都干过,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也就几百块。“好累啊,回家吗?不行!可是还能做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遇,父亲当了学徒,学做机床,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狭小的车间,数台机床发动着,轰鸣声震耳欲聋,房间的灯光昏黄,地上散落铁屑。酷暑,炎热难耐,几个男人挤在里头,即使电扇在头顶呼啦呼啦地吹着,也丝毫赶不走夏天的闷热。几十斤的原材料被父亲抬到机器里又抬出来,汗水从额头滑到下巴,“吧嗒”一声滴到了手背。汗水打湿了短袖,身后的衣服贴着父亲宽大而黝黑的背。年轻人的执着与倔强让父亲撑过了那段艰辛时光。

后来,父亲遇见了母亲,我也随之诞生了。父亲想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便自学画图。冬日里,寒风在窗外尽情地嘶吼,父亲早早爬起床,裹着棉衣坐在电脑前。睡前,我眯着眼,看见父亲在电脑前那模糊的身影,一觉起来,父亲仍旧坐在那个位置,电脑微弱的光打在父亲疲惫的脸庞,“啪,啪,啪……”那敲击键盘的声音与点击鼠标的声音依然回荡在我耳旁。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那几年的寒窗苦读本并没有白费,他拥有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我们买了房子,也买了车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再也不用订票,早起赶车。

幸福的背后或许有受挫的迷茫,失败的不甘,失利的后悔……但只有打起精神带着梦想不断前进,才能冲破阴霾,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

07

奋斗人物:爷爷

关键词:圆笛子梦

青春与奋斗同在

淋川中学九(6)班潘晓婷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青春时光荏苒无还。容颜易老,唯有挥洒青春。

爷爷读过几年书,小学毕业就不读了。那时候的男孩子,养家糊口才是第一要务。在我眼中,爷爷是乐观坚强的,小小年纪,便开始学习种稻、做饭,是家庭分担压力的帮手。

爷爷打小想当音乐家,这是我们一家人心照不宣的事。10岁那年,爷爷的远房表哥来家里拜年,表哥是从城里来的,来的时候还带了把笛子。爷爷说他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悠扬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回。话语中,我似乎也听到了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也见到了那专属10岁男孩脸上憧憬的神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秘密与梦想的童年也随之离去。爷爷并没有因为与笛子的惊鸿一面而迷失自我,反而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找了份稳定的工作,男儿自当少年强,或许爷爷自始至终考虑的都是家人。

爷爷也算是个圆梦人。自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爷爷一家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爷爷孜孜不倦,拼了命得干活,每天早出晚归,在空闲时间也帮父母看管田地。终于,爷爷将赚到的第一笔钱与先前的积蓄东拼西凑买了把笛子。谈起此事,爷爷眼中闪过泪光。在现在,买一支笛子轻而易举,爷爷却花了一整个青春圆梦。

后来,爷爷也没换掉那支陪伴他大半生的笛子。爷爷尝试了很多份工作,也学会了很多事。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从玩泥巴的小毛孩,到子孙成群的龙钟老翁。经历曲折,经受坎词,经过荣辱,拥有成败,体验酸甜苦辣,体会悲欢离合。但无论是什么,那颗赤诚的心,简单到一眼就能窥见全貌。

此时此刻,冻馁之患早已消失无踪。少的却是能够挥洒青春的一腔热血,是追逐“敢叫日月换青天”的豪情,是“我愿踏月而归,不问曲折,只享团圆”的美满。时光易逝,唯有解下缰绳,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让青春与奋斗同在。

08

奋斗人物:爸爸

关键词:生产销售刷子、销售机床

美好生活,来自机遇和努力

市实验学校七(3)班林辰男

指导老师王慧丹

要创造幸福,就得先学会奋斗。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奋斗拼搏,才能够过上美好生活。

八十年代中期,爸爸初中毕业,准备干一番事业。那时家里并不富裕,过的是哥哥衣服弟弟穿、缝缝补补好几年的穷生活。凭着“拼一拼才有机会富起来”的信念,爷爷带着爸爸与大伯做起了刷子生意,自产自销。

他们用种地积攒下的钱买来毛竹、尼龙丝,咬牙订下一台机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办起了家庭作坊。爸爸招来附近的邻居,通过锯板、切边、钻孔、穿丝等工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筐筐竹子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成了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刷子。

这么多刷子,上哪儿卖呢?爸爸与大伯犯了难,本地卖刷子的人太多了,没有竞争力,必须拓展市场,两个人一合计,决定把刷子运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就这样,熬过冬天零下30多度的风雪、又迎来夏日的酷暑,爸爸与大伯严格把把控刷子质量,用品质打动每一位顾客,终于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如此,爸爸与大伯仍省吃俭用,净想着往家里寄钱。美中不足的是:自产自销的刷子耗费人力物力,考虑到成本,爸爸索性直接在路桥批发市场进货,一筐筐刷子源源不断发往东北,爸爸赚得盆满钵满。

那时,浙江也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急需大批量的机械设备。爸爸就改行了,干起来了机床生意。东北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吸引着爸爸前行。他去了漠河、长春、呼和浩特、银川、太原、郑州、新疆等地.,脚步遍布大半个中国,从全国各地买来机床到泽国售卖。在那时,市场上对机床需求量很大,所以机床生意红红火火。有时一天能卖出好几台,一台机床的利润高达几千甚至上万元。两年后,伯父去了昆明做起服装生意,爸爸则去了西安,成为一名机床经销商,同时四处奔波收购设备,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家乡在国内名声更大了,发展也更快了。爸爸找准时机在工业区买下土地,建起了厂房,再后来,爸爸又遇见了我亲爱的妈妈,两人重回西安办起了机床设备公司,并在业余投资天然气站等。

财富的创造来源于机遇与努力,二者缺一不可。感谢爸爸让我过上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以上内容分享自掌上温岭

我们平台推出积分系统啦

想知道如何赚取吗

扫描下方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家庭奋斗史温岭商人这样成长,足迹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