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对伪心理学说不心理学遵循的3个科
TUhjnbcbe - 2022/9/2 23:03:00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位心理学家,你会问他些什么呢?会不会是以下类型的问题:

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你是不是会催眠?你能帮我解个梦吗?

听到这些问题,那位心理学家可能会哭笑不得。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其实反映了普通人对心理学的一种误解。很多人把心理学万能化了,认为星座、血型、玄学、超感知等都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而实际情况是,这些虽然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但是早就被各种科学的方法证伪,已经被剔除出了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还有人认为心理学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其实,弗洛伊德的学说虽然对后世影响重大,但他构建的那些理论,很难用实证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验证,反而为许多伪心理学的发展留下了一道后门。而且,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派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除此之外心理学还包含很多研究分支。

为了解答公众的迷惑,纠正大众对心理学的认知,普及科学心理学,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写出了《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他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心理学的首要特征是,它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现代心理学共有的、唯一而普遍的特性就是科学性。

基思斯坦诺维奇研究领域是推理和阅读的心理学机制。他于年获得格威尔美尔教育奖,至今已经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

接下来,我将会为你讲述本书的精华之一:心理学遵循的3个科学标准。

01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实证可解的

如果在现有的经验技术条件下,某个问题是无解的,或者某个理论不能被验证,科学家就不会对它进行研究。比如以下这个问题:“接触暴力电视节目,是否会增加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在现有的经验方法之下,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

而像“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就不是可以实证的问题,所以不属于科学领域。

有些在当前无解的问题,随着理论和经验技术的进步,会变成可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忘记曾经知道的事情?”“身处一个群体中会如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等等,以前都只是猜想,后来通过心理学家的实证,有了明确的解答。

科学通过提出理论,来解释客观世界中的特定现象,并根据这些理论做出预测、检验,再根据检验的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对科学家来说,“可解问题”指的是“可检验的理论”。这个理论要与真实世界中可以观察的事件有特定的关联,这就是“实证可检验”的含义。

02研究方法上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

前面我们说到,科学家们所说的“可解的问题”通常是指“可检验的理论”,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理论是可以检验的呢?方法就是要确保该理论是可以证伪的。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美国费城曾经被黄热病袭击。本杰明·拉什医生治疗了几千例黄热病。他采用的方法是用手术刀或水蛭吸血使血液离开病人的身体。

评论家指责他的疗法比疾病本身更危险。拉什却很自信,他说:如果病人情况好转,就是放血疗法有效的证据;如果病人死掉了,就是病人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拉什的解释,让自己的理论不能被证伪。

如果说,病人的恢复,是对他的治疗方法也就是医疗理论有效性的肯定,那只有当病人的死亡是对他治疗方法的否定才算公平。而事实是,他却人为地把这种否定合理化了。

科学的可证伪性要求:一项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的同时,也应该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如果不会发生的事发生了,说明这项理论有问题,可能需要修正,或者我们要去寻找一个全新的理论。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更接近真理的理论。

也就是说,一项成功的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可能的结果,不然它就丧失了所有的预测能力。

现在,请你把自己代入下面的场景中,来看看可证伪性标准是怎样起作用的。

有人在敲你办公室的门,你的同事有一项“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节奏敲门”的理论,他预测敲门的是一位女性。你打开门,门后果然站着一位女生,但是你并不惊讶,因为他有50%的正确几率。

后来,另一个人来敲门,同事预测说,这次是个不到22岁的男性。这次他又猜对了,你有点吃惊,因为你所在的公司小于22岁的男性并不多。不过,你还是认为他是凭运气猜中的。同事说他会做Z后一次测试,保证让你心服口服。

第三个人敲门之后,同事说,是个30岁的女性,左手拿着挎包,右手敲的门。打开门之后,你发现他预测得分毫不差。这时,你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他跟别人约好了来整你,就是他的“敲门节奏理论”真的有用。

为什么你的反应会发生变化呢?因为预测得越具体、越精细,在被证实的时候,就会带给我们越大的触动。

好的理论做出的预测是可以证伪的,而坏的理论就不会把自己陷入到这样危险处境,它们总是做出很笼统的预测。比如,“下一个来敲门的人是岁以内”,或者,它们的预测躲避被证伪,就像上面提到的本杰明·拉什医生的例子。当一项理论不能被证伪,就不再是科学了。

03研究结论能被重复验证,并经同行评议认可

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想要获得公认,就必须能让其他心理学家通过相同的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样能被重复验证的科学知识,保证了研究结论不是由于个别调查者的错误或者偏差产生的。

那什么是同行评议呢?就是说每一篇投到科学期刊的文章,都要经过多位科学家的评审,并将相关意见提交给这个领域的专家。专家通过权衡这些意见,确定这篇文章是可以立即发表,还是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之后再发表,或是因为有缺陷、价值太低而拒绝接受。

当然,经过了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中的信息,也不能保证就是百分百正确的,但是,至少它已经满足了同行批评和监督的标准。当一个观点和实验提交给其他评估者,经过一个仔细推敲的过程,通过了,这个观点才算符合公共验证的标准。

同行评审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是唯一的保护机制,如果忽视或者轻视它,我们就会被巨大的伪科学产业玩弄于股掌之间。

以上就是心理学遵循的3个科学标准:一是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实证可解的;二是研究方法上遵循系统的实证主义;三是研究结论要能被重复验证,并能经过同行评议获得认可。

《对“伪心理学”说不》年出版后好评如潮,此后多次再版,被全球多所心理学高等教育机构采用,是心理学入门的经典书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对“伪心理学”说不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3.3购买

本书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丰富的研究资料,以及贴近生活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可证伪性、概率推理、安慰剂效应等心理学中的基本知识。不但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很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它将帮助你纠正对心理学的种种误解,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伪心理学说不心理学遵循的3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