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淑云旱塬上养出精品鱼 [复制链接]

1#

在温室养殖大棚里,整齐坐落着数个陆基高位循环水养殖圆池,吴淑云和几名技术人员正忙着对池子里的水质和基础设施进行仔细检查。

“这种养鱼方式叫‘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吴淑云介绍说,“这是一种在陆地上建设养殖设施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圆形的养殖池、上下水系统、增氧系统组成,这种模式以陆地为依托,占地少,不改变土地用途,利用养殖池+外部净化塘的环比式循环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饲料精准投喂,让养殖户当年建成、当年使用、当年受益。”

吴淑云,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畜牧师,曾担任铜川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铜川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年起,吴淑云任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一职,从上任的那一刻起,她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全力以赴推动铜川市水产养殖事业高质量发展。她相信,只要心系三农、敢作敢为,就一定能在水产养殖领域做出新的成绩和贡献。

她的抱负在国家大力推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机遇下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定。

年以来,“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连续三年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年列入农业农村部十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名录。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塬,农业发展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水资源匮乏一直是阻碍铜川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而陆基圆池养殖模式占地少,不受气候影响,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打破了传统鱼塘养殖的水域限制,且建设期短、组装简单、经久耐用,养殖水质和排污可控,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她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意见,带领单位技术人员前往四川、重庆以及省内水产发达城市学习,大力引进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填补了铜川市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实现了水产养殖技术新的突破,为渔业发展找到了新方向,补齐水产养殖在农业发展上的短板,推动全市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为让这个“新生事物”在铜川落地生根,吴淑云带领技术人员规划、指导,邀请专家对技术要点进行授课,率先在陕西琳乔绿色生态园有限公司建成8个直径9米的陆基高位圆池。琳乔生态园的负责人卢启超说:“我是养殖场的负责人,但在养殖场的建设、养殖、管理上,吴淑云站长和高级工程师惠钢桥付出了很多,他们从水质监测、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为我的水产养殖保驾护航,让我可以放心干事业。”

在吴淑云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吉红专家工作站,实现了校企战略合作、产学研融合。水产领军人才的引进,为推动铜川水产养殖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让鱼儿告别鱼塘,游进了产量更高的圆桶,“一个圆桶”胜过“一方池塘”。鱼儿的养殖空间拓展到地面,水可以循环使用,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圆桶养殖的鱼肉质紧实,没有泥腥味,品质和产值也大大提升,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精品鱼”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不是简单的“拿来用”,在铜川本土的实践是全新的课题。她带领技术团队将理论与铜川实际相结合,无数次在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创新。她知道,只有自己在技术上精通了,才能真正为养殖户排忧解难。每个养殖场都有她忙碌的身影,手机备忘录、笔记本记满了她的工作心得,她的手机也常常是技术咨询热线,耐心解答养殖户在饲养、管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在她的带领下,铜川市水产技术推广取得了突出成绩。年至今,铜川市共建成设施渔业基地7个,77个陆基圆池,54个长方形循环水池,养殖经济价值高的加州鲈鱼、乌鳢、水蛭等多个优势品种,设施渔业稳步发展壮大,为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铜川的沃土上,印上了她的足迹,洒下了她的汗水,也见证了她的初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淑云的辛勤付出,不仅得到了广大群众、业界同行的赞誉,也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被评为省市级行业先进个人、年荣获首届“铜川好人”称号,被评为—、—年度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水产技术推广站被评为年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集体。

爱岗敬业为三农,拼搏创新惠万家。吴淑云扎根农业14载,在推动现代畜牧业、渔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铜川水产养殖推广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在她的梦想蓝图里,铜川的渔业发展会越来越好。她表示:将继续保持初心、恪尽职守、求实创新、勇于实践、俯首深耕、笃定前行,带领团队探索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再开发与利用,发展节水农业和大水面生态养殖,打造渔果、稻渔、渔菜、渔旅结合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示范基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将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用赤诚和奉献为铜川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张培培

来源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