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知不是力量华氏451 [复制链接]

1#
最顶尖白癜风专家之一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46757.html

开始燃烧

华氏度是纸张开始燃烧的温度。

主人公蒙塔格是一名消防员。很久以前,在房屋全部防火后,消防员便卸下了灭火的使命,他们反过来成为了“焚烧”的代名词。新的使命降临,焚烧所有书本,保护人们心灵的平静。

每天,他们一收到群众的告发信,便会开着带有“火蜥蜴”和“”标志的消防车,驶向那个不幸的“反叛者”。

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并非全无征兆。

一是信息的爆发和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电影、收音机、杂志、书本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信息质量的降低,变成一种大杂烩似的玩意。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的内容缩水了,经典作品被删减以配合十五分钟的收音机节目,然后再删减成两分钟的书评节目。简明版、简明的简明版、简明的简明的简明版。

人的头脑被出版商、剥削者、传播者的手转得太快,结果离心机把所有非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思想全甩光了!

思想被剥离,仅余事实,而事实千篇一律,让人觉得“胃胀”却无法消化。人们被不易燃的信息填满,这种充实带来仿佛在思考的错觉,明明停滞却有一种动感。

二是来自少数群体的压力。各个群体为了站稳脚跟,对于外界文化的碰撞过于敏感,拼命发声,矫枉过正。每一个少数群体,都觉得他有意愿、权利、义务去泼洒煤油,点燃引信。

对这种压力的屈服导致了主流文化的和稀泥,被烧被禁的书越来越多。他们先是撕下这本书里的一页或是一段文字,接着撕扯另一本书,最后终于有一天书本成了空白的,心智是封闭的,而图书馆永久关门。

三是对人为平等的病态追求。这点大概是二的极端演变,一种粉饰太平的自欺欺人。

人人都是彼此的镜子;这样才会皆大欢喜,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见高山而渺小的感觉,无从怯懦、无从评断自我了。所以!隔壁人家有书,就等于有一把装满子弹的枪。烧了它。拿走弹药,瓦解人的智慧。天知道谁会是满腹经纶之人的目标?

《刺激战场》的改版,让我觉出一种类似的荒谬性。但与这件事更贴近的,可能是王小波的《摆脱童稚状态》。

这种事情背后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必须就低不就高,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应该对他们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

有人会争辩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应该为他们作出牺牲。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牺牲的代价是让成人也变成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未来。现在美国和欧洲把成人和儿童的知识环境分开,有些书、有些电影儿童不能看。这种做法的背后的逻辑是承认成人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无须法庭、教会来决定哪些他能够知道,哪些他不能知道。这不仅是因为成人接触这些知识是无害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知识里有他需要知道的成分,还因为这是对成年人人格的尊重。现代社会的前景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知识分子,限制他获得知识就是限制他的成长。

保留火种

《华氏》里,有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

蒙塔格童年时期曾被人戏弄,有人让他把一个筛子装满沙子,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毛钱。但他越是拼命往里装,沙子就漏得越快。

他的手累了,而沙子烫人,筛子是空的。

当他长大后,想从这种绝望的生活中挣脱时,他带着书逃出家门,乘上地铁。

地铁火车上坐着一些人,他突然兴起一个愚蠢的念头,要是快速读完整本的《圣经》,或许有部分沙子会留存在筛子里。但是他读着,字句却漏过筛孔。

另一个与我们熟知的“凤凰涅槃”有关,这个词似乎总是代表着重生和胜利,但这本书却将其看作一种愚蠢、徒劳的死循环。

在基督诞生之前,有一种笨鸟名叫凤凰,每隔几百年它就筑起一堆柴火自焚。它一定是人类的一等表亲。但是每回它自焚之后,又会从灰烬中跳出来,让自己重生。看来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一遍又一遍,但是我们有一样要命的本事,是凤凰所没有的。我们知道自己做过的蠢事。我们知道自己千年来做过的所有蠢事,而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并且随时把它搁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们会停止堆筑柴薪,停止跳入火中。我们会偶然找到几个记得每一个时代的人。

后来,沿着废弃的火车轨道,蒙塔格真的找到了人类留下的火种。

同样的火焰,可以焚烧一切,也可以供人取暖、繁衍生存。

在这个荒郊野外的聚集地,生存着一小撮仍在为保留人类文明而努力前行的斗士。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外表是流浪汉,内里是图书馆

有意思的是,当蒙塔格和流浪者在日光下行进,他极力想看清楚这些人的面孔。

他是在寻找一线光明、一股决心、一种战胜那似乎并不存在的明天的得意。或许他原本预期他们的脸孔灼灼闪烁着他们所携带的知识,散发出如灯笼般的内在光辉。但是所有的光辉均来自营火,而这些人似乎跟普通人没有两样,就像是跑完了一段长跑,经过漫长的寻觅,见过美好的事物被毁,到如今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终人散,灯枯油尽。

但就在这个让人感到疲惫和无望的描写之后,同行者的一句话又证明了,苦难没有夺走人类的希望。

莫以封面评断一本书。

拒绝妥协

《华氏》的作者是雷·布拉德伯里(RayBradbury),他在30岁那年的春天,花了九块八毛钱的硬币写完《消防员》的初稿,日后更名为《华氏》。

之所以说九块八毛钱,是因为他写作的地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地下室的打字间,那里的打字机以半小时一毛钱的价格出租。把一毛钱硬币塞进去,定时器疯狂滴答,逼得人疯狂打字。

我在想,要是我在这种条件下工作,不知道是会先治好拖延症,还是先破产。

在一排排的典籍古册中写下这个关于焚烧的故事,说起来挺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

布拉德伯里在尾声中的叙述,总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疯狂又固执的老头。他坚持小说应忠于它的原貌,不主张篡改任何一个年轻作家的作品,且从不向编辑及读者妥协。

他认为,每一个故事,经过减肥、挨饿、删改,让水蛭吸干了血之后,都跟别的故事没两样。事实是,枝节正是才智的灵魂。

他本人,可以说是对《华氏》所在世界的坚定反叛者。

别拿你打算对我的作品做的那些铡头、削指、挖肺的把戏来侮辱我。我需要用我的头来摇头或点头,需要我的手来挥手或握拳,需要我的肺来呐喊或低喃。我不会温驯地给人刨去肠子,搁在架子上,变成一样不是书的东西。

这个世界或许充斥着手拿火柴的人,但有像布拉德伯里这样的人,就能让我们离书里那个世界远一点,再远一点。

参考资料:

1.《华氏》.雷·布拉德伯里.上海译文出版社()

2.《华氏度》.弗朗索瓦·特吕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