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汨罗市三江扶贫故事山水为底绘锦绣红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3159.html
00:34

纯珍养殖合作社

唐光庆(右)在分发油茶苗

三江湘旺油茶产业扶贫基地

八景村发展林下经济——养蜂

红网时刻岳阳10月13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胥扬)10月的三江,遍地金黄,一片丰收景象。

清晨,方正华开着城乡巴士从高华安置区出发,载着沿路乡亲往返汨罗城区与三江镇。

今年是他们一家从八景峒搬出的第二年。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家人从破砖房搬入窗几明净的新居,方正华考取A1公交车证,开起城乡巴士;妻子在智峰村的食品厂工作,两个孩子就近读书,生活充实稳定。“以前住在深山里,靠天吃饭,现在日子有奔头嘞!”方正华笑着说。

三江镇位于汨罗东北部,是汨罗的“清新之肺”“饮用水水源地”和革命老区。山道弯弯,曾拖缓了基础设施建设,也阻挡了致富的脚步。大山茫茫,满眼青翠皆寂寥。

这些年,三江镇摆开一处处脱贫战场,修路、建房、扶产业……大山陆续迎来了帮扶队员,他们走村入户,引导中老年人养鸡养蜂,鼓励留守妇女在扶贫车间灵活就业,引进社会资源回乡投资,协助村集体办起养殖场……

八景唐队长的妙招

八景村是岳阳地区面积最大的村,由于地处汨罗饮用水源保护地,受“六禁”(禁伐、禁炮、禁游、禁养、禁建、禁钓)影响,一直以来,八景村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在逐一走访户贫困户,认真研究扶贫政策后,第一书记唐光庆与驻村工作队员决定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鼓励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云上景油茶合作社”,24户加入“优景养蜂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产业。

可产业小而散、山区交通不发达、物流不便利,村民们生产出的农副产品出不了山、过不了河,陷入滞销境地。怎么办?

摸清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底数后,驻村工作队积极对接岳阳市公安局等后盾单位工会组织、机关食堂和干部职工群众,打通销售渠道。年至今,他们共帮助贫困户销售蜂蜜、茶油、土鸡、牛、羊、芋头、干笋等农副产品余万元。

贫困户李运波年近80,儿子早年因癌症过世,女儿出嫁。老人觉得生活没奔头,没有脱贫动力。唐光庆常常去老人家里,跟他聊天,帮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塑生活信心。如今,李嗲笑口常开,还养了70只鸡。

“他们过得好了,我就开心。”唐光庆笑得灿烂。他今年56岁,是部队军转干部,在汨罗驻村扶贫4年多了。白天走访,晚上总结,资料从不过夜。

“这是一份责任,要么不干,要么干好。”

有求必应徐老师

太平村与八景遥遥相对。早7点半,三江联校驻太平村扶贫工作队长徐灿霞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太平村村级服务中心,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徐老师,看病报销要带什么材料?”

“徐老师,下了这么久雨,谷子要烂掉了,怎么办?”

“徐老师,我的鸭子被邻居打死了!好气人哦……”

这是贫困群众向徐灿霞发出的问题。徐灿霞一一解答,开出解决清单:联系收割机上门收谷,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买下被打死的鸭子。

“徐老师特别敬业,之前关节撞了一下,为了不影响工作,硬是拖了一个多月才去做手术。”

这是同事们对徐灿霞的评价。作为三江镇驻村扶贫队中的唯一女性,徐灿霞年纪最大,她用春风化雨的温柔和敬业,赢得全体人的尊重。

“徐老师,您有碰到因为懒惰、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吗?”

“有,我会跟他们讲我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不能靠天靠父母。小时候我家里穷,姊妹多,没饭吃,我跟父母说,我可以少吃点饭但一定要读书。每天早上我都去砍柴,放学后挣工分,年成为汨罗第一批师范生。年轻时要多努力,不能游手好闲……”

从贫困户到女董事长

车子在山间小路蜿蜒前行,不多时,几座大型养殖棚在山头展现,大黄狗摇着尾巴欢快地跑来跑去,漫山遍野的脐橙树在阳光下尽情舒展。

“来喝杯茶!”纯珍养殖合作社董事长黄辉阳笑容满面。谁能想到,这位42岁的干练女董事长曾经是位贫困户呢?

黄辉阳一家五口,当年因高额医疗费陷入贫困,年进入贫困帮扶系统。但太平村党总支书记胡建平告诉记者,“她这个人,能力强、责任心强,敢于投资。”

年,为帮助贫困户增加家庭收入,胡建平带领本村贫困户成立汨罗市纯珍养殖合作社,黄辉阳任董事长,胡建平任副董事长。

合作社主要养殖土鸡,年产土鸡18万羽左右,年纯利润36万元。年,合作社还通过委托帮扶的模式,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户11户36人。当年,黄辉阳被评为三江镇“脱贫之星”。

“规模养殖就是怕停电怕刮风,我一年里有9个月守在这里住棚子,今年是第三年了。”胡建平是太平村人,在外打拼多年,在长沙有家物流公司,年高票当选为村支书。回乡后,看到老百姓没什么门路,他在外走访考察,开始搞水蛭养殖,没有成功,纯珍养殖合作社是他的第二次尝试。

“企业壮大了,我们现在有6个鸡棚,一年出4批24万只鸡。”付出有回报,胡建平十分欣慰,“多亩田,油茶多亩,村里自来水、亮化、水利建设都齐了,还有了新村部,日子越来越好了!”

山还是那些山,山中风景早已大不同。

在三江镇,先后有户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告别深山,拎包入住集中安置区。兜底保障57户人,教育资助贫困学生人,家庭医生签约户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贫困户户人。

10月12日傍晚,当夕阳将余晖暖暖洒在高华安置区,外出劳作的人们回家了。暮色四合,有人哼起了《北国之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