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育儿巨婴竟然这么可怕,做父母的都 [复制链接]

1#
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fdrcg.com.cn/fengshang/sscl/20221113/4067.html

01

我家那闺女

傅园慧这两天又火了,与以往邻家开朗小姐姐、“洪荒少女”代名词不同的是,这次火的有点偏……

傅园慧在湖南卫视播出的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让众网友批评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

我家那闺女

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

平日里,生活中的每一项,在网友眼里,似乎傅园慧都少不了爸爸的帮忙。

我家那闺女

用节目中的一句话就能概况傅爸爸的全部生活“我们的生活全部都是围着她转的。”一天24小时,无缝对接,全程包揽生活起居,而且从傅爸爸表现出来的喜悦,他也乐此不疲。

这种“吃饭靠喂、穿衣靠帮、上楼靠抱,还过于情绪化、无端发火”实际上已经属于“巨婴”的范畴了。

或许,傅园慧作为一名国家级运动员,其目前主要任务就是训练,没有精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或者聘请私人保姆不方便不专业;又或者傅爸爸在照顾女儿的同时也算是家庭团聚的一种方式。

但也需要冷静的看待这种情况,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其生活并不是很如意,这和其自理能力的缺失有莫大联系。

02

巨婴

说到“巨婴”,为何如此可怕,有些网友认为是危言耸听。

“巨婴”,就是到了成年人的年龄和身体,但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仍处于婴儿状态,通俗就是“还没断奶”。

武志红在他的书中写到“有些国人的心理年龄没有超过一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极度自私,全能自恋,只知索取而且偏执分裂,关键还不自知。

一个没有断奶的孩子表现出自私、哭闹、发脾气,在父母眼里是再普通不过了,相信做过父母的也都练就了一身本领处理这种情况。但当这种不成熟嫁接到一个成年人的肉体上,其家庭杀伤力及社会负面影响力会几何倍的成长。

03

典型案例就是广为诟病的“妈宝男”、“公主病”、“本宝宝宣言”,“巨婴”表现出来的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世界中心说

以自我为中心,自己即为宇宙焦点,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化,无论是家人还是社会都应为其服务、买单,作为个人的社会属性极差。

合肥拦高铁

合肥拦“高铁”的那位大姐就是典范,在她的世界里,公众交通是为她个人服务的,“高铁能在车站停10分钟,为什么不能再等2分钟呢?”

她的这种行为充分暴露其对他人的不尊重,对公共安全的漠视。

二、偏执分裂说

自我构建想象中的世界,与现实严重脱轨,并且拒绝接受妥协与改变。

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善与恶、美与丑、好与不好都是辩证统一的。而在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偏执的认为符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其他的都是垃圾。

我们接触最多的这类人就是些“网络喷子”,他们见到什么喷什么,喷完正面喷反面,心情的好坏决定他们暴走的程度。

三、人格独立说

他们大多经济无法独立,是典型的“水蛭”啃老族。

榨干父母经济的同时,也耗尽父母的精力。

经济无法独立最终会导致人格无法独立,没有自己的思维,三观未成或扭曲。

葛优瘫

这类人也并不少见,整日里游手好闲,没有固定工作或者做什么工作都嫌累,持续性下岗,最后干脆躺在父母家里,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最大的活动量就是用拇指和食指玩手机。

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父母的无节制给予,另外一方面是“巨婴”的不断索取。

04

在巨婴的眼里,父母是意志及肉体的延伸、活动的手脚、糊口的工具。

他们无正常的是非判断,对世界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喜好上,内心牢固而又脆弱。

牢固是因为只有一个思维标准,违反其标准的一定都是坏的,抵触不同意见;脆弱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在被否定后随即忧郁。

造成这种原因,心理学认为,根源在于他小时候的原生家庭。翻开“巨婴”的成长史,我们都能发现,他们往往有一对溺爱并伤害他们的父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巨婴也非一天形成的,这些人的家庭背景都有几点共性:

1、将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典型的就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为了孩子不离婚”。

一对夫妻,每天家里闹的鸡飞狗跳、碗摔蛋打,问其为什么不离婚,答曰“儿子在准备中考,等中考完就离婚”,过了几年依然没离成,甚至都拳脚相向,问其为何还不离婚,答曰“儿子在准备高考,等高考完就离婚”。

家庭的和睦应是建立在相敬如宾、父慈子孝基础之上,有母亲或父亲就混淆了这种关系。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女性身上,男性也会做出这种举动。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我从外地到家时,他们都已经吃过晚饭,当时媳妇要去给我走饭,我呵斥到,你不要管我,我自己弄,你只需要看好孩子就行了。我的本意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自理能力,媳妇将其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看到她幽怨的表情才恍然大悟,她只是想用做饭表示一下对爱人多日不见的思念,而我的拒绝是将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忘记了夫妻关系才是一个家庭携手的纽带。

2、父爱缺失,母爱包揽一切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家庭地位最低的就是父亲这个角色,甚至有些人自嘲,连宠物都比他高一等。

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父爱缺失,逐渐父亲应有的担当也被女方夺了去,造成了不顾家,被嫌弃的恶性循环。

有些男人,有了孩子之后依然在外花天酒地,或者沉迷网络,对孩子教育置若罔闻。

时间一长,等待的就是孩子的失控。

3、没有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

典型就是迪士尼事件,有个孩子摸一女子的臀部,作为其母亲,并不是了解实施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而是横加指责,对涉事女子言语及肉体上的攻击。

这样只会给孩子的树立一个毫无对错观念的反面典型,在今后的行为上愈发不可一世,最终酿成后果。

4、“堤坝”式育儿

在大多中国父母的眼里,特别是上世纪特殊背景下的父母。

自孩子出生以来,该吃什么、玩什么、学什么、做什么、结婚找什么样的、生孩子什么性别的都已经条条框框的规划起来,犹如在“堤坝”内养育孩子,自认所筑堤坝是通往所谓成功的高速通道。

并要求子女,你只能在这个航道内前进,外界的山川、风景和你无关。

事实上,无论是高山溪流、江河湖海,只要不是进了阴沟废渠最终的结果都是奔向了广阔的大海。

过度的限制,只堵不疏,一旦决堤,后患无穷。

5、父母自我意志的“工具”

在各种兴趣班门口,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说,把孩子送来学钢琴或其他兴趣,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有机会学钢琴。

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怎么说也要将他培养成“钢琴家”。

问及孩子喜不喜欢时,父母更多的是一句

“我这是为了他好!”

诚然,一句为了孩子好就可以兴风作浪。

对于他们,孩子只是私人物品,与本人无异,孩子学钢琴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儿时的缺憾而已。

05

这种牺牲式家庭教育,最终带来的是对孩子一生的伤痛。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传递性,一般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所采取的方式雷同。

要想解锁闭环,就需要家庭成员出现一名推陈出新的改革者,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做6件事:

1、培养孩子的自知能力

只有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才不会出现自负与自卑的极端,自知是虚怀若谷,是谦逊自信,这样更有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态度。

2、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

现在有些年轻妈妈,特别受不了孩子在公园玩耍,尤其是男孩子喜欢玩的沙子、草地等看起来脏兮兮的地方。

实际上,只要保证每次玩耍后能及时清洗,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事实上的伤害,反而会养成他们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3、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在做手工时,我经常会让儿子自己完成,尽管最后可能搞的不伦不类。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为了做的更好看而得到老师表扬,就急不可耐的告诉孩子该如何做,如何做的更好,否则就是错误的。

没有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要知道,父母现在所形成的好坏之分,也是由刚开始的拙劣而进化完美的。

4、要学会跟孩子磋商

有研究表明,自主且自信的孩子,在其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总会有意无意的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家庭内部的磋商,会加大孩子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

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父母不应独断专行,意见多元化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散与开阔。

5、父母要有底线

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要逐一甄别,在生活中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底线的概念。

东西可以买,但要以需求而非奢侈为标准;电视可以看,但要先完成作业;零食可以吃,但一日三餐不能少。

看似小事,若放至社会,底线就是法律。

有些鸿沟不能跳,有些红线不能踩,从小养成守底线,长大才不会吃牢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育千百年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教育的根本是劝其从善,育其成才。

任何教育理念都抵不过“因材施

教”四字。

要让孩子知道,我可以陪伴,但成年后的路途,所帮甚少,唯有放手,一路目送。

单选

你在父母面前也是“巨婴”吗?

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爸妈才是婴儿!!!本宝拒绝回答!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