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疼痛专科特色治疗 [复制链接]

1#

颈源性头痛、脊柱源性神经痛微创治疗:超声或CT影像学引导微创介入技术慢性的颈源性头痛、脊柱源性神经痛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压迫临近的神经所造成,发病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的退行性变化、外伤、不适当运动和劳动劳损等。病变的椎间盘向后方的椎管内突出,压迫临近的神经根引起疼痛,或因破裂导致间盘液漏出,刺激神经根形成脊神经根炎症水肿、瘢痕形成引发疼痛,从而产生头部疼痛和单侧或双侧头疼、麻木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因长期疼痛损害神经组织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有人虽有疼痛但是影像学检查没有明显异常(多为纤维环退变、破裂造成神经根炎所致)。传统治疗多以口服药物为主,只有约3-5%的患者适宜手术治疗。脊柱微创介入治疗和康复技术包括低温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连续硬膜外腔靶控微量输注技术、脊柱疼痛注射术和脊柱康复技术组成。作为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影像精确引导及可视化微创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对患者的术前准确评估,能够选择和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微创治疗手段,在头痛治疗、脊柱源性神经痛领域,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术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本病诊断虽较容易,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需要开颅手术治疗,风险和费用较高。许多患者带病数十载,疼痛使他们痛不欲生,因此病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医院麻醉疼痛科在市内内率先开展了神经诱发电位和CT联合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兼具经济、简单、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多年随访数据表明,极少复发。良好的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我科采用神经介入微创术,在CT或C形臂、超声的导航引导下,采用椎管内微量连续给药结合选择性神经毁损术,将脉冲射频等先进微创手段应用于该病治疗中,能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晚期癌痛:影像学-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神经介入微创癌痛治疗术

晚期癌症患者中约85%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原发病的治疗,其中有10-20%为用吗啡等药物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癌性神经痛,患者痛不欲生,以致发生自杀或寻求“安乐死”事件。癌痛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心理、社会、精神状况随之出现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出现神经元重塑(plasticity)等一系列改变。医院麻醉疼痛科在市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神经介入微创癌痛治疗术,采用椎管内微量连续给药结合选择性神经毁损术,体内植入式鞘内给药系统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减少了副作用,为众多癌痛患者解除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神经调理技术-脊髓电刺激

脊髓电刺激技术是将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治疗疼痛的方法。脊髓电刺激的止痛机制有几个方面:①刺激脊髓后索产生的逆行性冲动和顺行性痛觉冲动发生冲突,抑制痛觉冲动向脑高级中枢的传递;②脊髓后索的逆行性冲动激活了脊髓后角的闸门控制系统,使疼痛冲动无法上传;③刺激脊髓后索的上行冲动在丘脑、皮层产生干扰作用;④高级中枢下行抑制通路的激活;⑤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参与。由于费用较昂贵,脊髓电刺激主要用于慢性难治性疼痛,比如腰椎手术后疼痛综合征、脊髓损伤后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癌痛、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我科采用CT引导下脊髓电刺激电极植入技术,先植入试验电极约1周,治疗有效后,再植入永久性电极,定位准确,疗效确切。

其它特色治疗--截瘫后神经痛,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后)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手术后疼痛综合症、多汗症、睡眠障碍综合征等。

疼痛门诊时间:专家门诊每周二全天,每周四14:30-17:30,仁和楼二楼30诊室

普通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8:00-12:00,仁和楼五楼麻醉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